消除“疑病心理”,疫情面前不再自乱阵脚

发布时间:2020-02-13浏览次数:4132


杨柳青

 

    随着节后返工潮的到来,很多人人不得不乘坐公共交通,踏上返岗旅程。然而,疫情还在蔓延,这让人不得不担心被感染的风险。担心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担心过度,就要问问自己是不是存在“疑病心理”。

    疫情之下“疑病心理”往往表现为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怀疑自己是否患患病。比如频繁量体温,稍有发热便怀疑自己患病,想去医院检查;还有一部分人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但在了解到越多疫情消息后,就感觉到自己也开始出现干咳、喉咙痒等症状。这种疑病焦虑的出现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心理上的困扰与压力,甚至影响睡眠,打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那么,当我们出现疑病心理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关注权威渠道解读,明确一些感冒症状与冠状病毒引发症状的区别。冬春季为感冒、流感或是一些病毒的多发季节,许多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是常见现象。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李兴旺2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接触感染者偶尔咳嗽两声不需要恐慌。疑病心理驱动下去医院做检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不仅会占用医疗资源影响其他人,还有可能将自己陷入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之中。学会了解一些基本的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常识,学会理性思考,可以有效帮助我们缓解焦虑紧张情绪,科学应对自身问题。

     第二,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做有趣的事,转移注意力。出现疑病心理的人大多与自身敏感多疑、易受消极暗示、对身体十分关注的人格特征有关。因为近期疫情严重,这部分敏感人群就会更多关注各种不利信息并与自己建立联系,进而出现消极的情绪和过度紧张行为。对此,我们建议当您发现自己和家人出现“疑病心理”时,要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出现感冒症状时,暗示自己要冷静,学会判断自己的症状,积极治疗;听到所在地区出现疑似病例时,暗示自己要注意卫生,加强自身锻炼,提高免疫力。同时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热爱生活。

    第三,提供家庭心理支持,消除恐惧疑病心理。当家庭成员出现疑病心理时,我们要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耐心解释、鼓励和安慰,多多了解一些冠状病毒常识与官方消息,引导疑病人员认识疾病本质,交谈时要有事实根据,明确肯定,深入浅出,使疑病人员理解和信服,树立自信和勇气,从而消除焦虑和疑病心理。

    第四,进行正念训练,培养正念觉察能力。正念是指在当前时刻积极地觉察自己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将自己集中于当下的某一件事,比如吃饭时,专注在吃饭的过程,看饭菜的颜色,闻饭菜的气味,吃到嘴里时感觉饭菜的味道,咀嚼时感受口腔肌肉的力量。只是感受,关注当下并且不做评价。当前,人们在接受各种疫情带来的负面消息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正念觉察能力,对自己的情绪有清晰的认识,真正认识到“想法只是想法,并不意味着事实”,从而帮助改善消极情绪及疑病心理,维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宁静。

    疑病心理并不可怕,当我们学着去正确地看待它时,我们便不再畏惧,生活也不再慌乱。

 

作者:杨柳青天津医科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2019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