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宁教授主持完成的"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成果获201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发布时间:2020-04-30浏览次数:1434



  创新慢性硬膜下血肿药物疗法: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以往CSDH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无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因患者多为70岁以上老人,手术相关并发症多、复发率高且可导致死亡,治疗后6个月死亡率高达26.3%。本项目在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从血管修复及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入手,深入探索内皮祖细胞(EPCs)等因素在脑损伤中的关键作用,发现了CSDH发病新机制,创新性地建立了小剂量长疗程阿托伐他汀促血管修复、调控免疫反应治疗CSDH的新方法。


  主要创新点:(1)发现了CSDH发生新机制:局部高炎症因子、高VEGF与患者循环血中EPCs和免疫调节T细胞(Treg)数量不足共同作用,导致血肿壁上损伤与修复因素失衡“幼稚血管新生-内皮细胞损害-血管渗漏”反复出现,是CSDH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2)提出了CSDH药物治疗新策略:阿托伐他汀能提高患者循环血中EPCs和Treg数量,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促进血肿壁上异常幼稚血管的成熟,有效减少血管内皮屏障的渗漏,促进血肿吸收。小剂量长疗程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可作为治疗CSDH的新方案。(3)证实了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项目组牵头联合我国25家优秀神经外科单位完成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AMA Neurology),证实了这一治疗方案安全、有效、经济。


  项目发表论文61篇(SCI收录28篇),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积极评价:这是国际上首个被证实安全有效的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治疗药物,为许多难以手术及术后复发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CSDH他汀药物治疗已推广至除台湾澳门以外的全国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使许多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并已被纳入国家县级医院CSDH规范治疗方案。通过本项目相关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促进了我国TBI的临床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