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物风采
人物风采

全国人大代表艾玎接受津云采访


主持人:全国人大代表艾玎是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过去一年,她深入医疗机构和高校,了解从业者心声,认真履行着代表职责。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她将为推动康复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来听记者董朗的报道:

(现场音:这个是我们的PT大厅叫运动治疗,就是恢复运动功能,比如说行走功能、上肢活动功能、神经运动功能……压混)

全国“两会”前夕,艾玎来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康复医学科调研了解情况。作为一位心脑血管领域教授,为什么会关注康复?艾玎说,这源于自己在做研究时,遇到的一位心梗患者:

(录音:他一开始是在家进行休养,但是当他不出门、静养的时候,会发现肌肉力量、心理上状态是非常不好的。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康复以后,很明显他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乐观,心功能也变得更好。很多患者对于康复认知也越来越强,需要来获得更好更高的康复。)

随着社会发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失能半失能以及老年人等群体,都对康复提出迫切需求。总医院开设了全国第一家康复ICU病房,提供专业的重症康复诊疗。但是,从目前医疗供给来看,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调研中,康复科主任万春晓告诉艾玎:

(录音:我们是54个床位,床位使用率是130%,除了走廊里面不能加床,我们都加满床了,365天基本都是满床的状态。我们总量是85个在职人员,加上进修医生和实习生,有一百四五十个同期在科里面,依然是不能满足科室对于康复的需求。)

听到这些情况,艾玎不禁感慨,目前我国康复人才确实存在总量不足的短板:

(录音:按照国际的标准,每10万人口需要15名以上的物理治疗师,8—10名的作业治疗师。但是截止到2022年,我国每10万人拥有康复治疗师4.2人。依靠现有高校及康复机构每年所培养的康复人员,数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上涨速度。)

与其他医学学科相比,康复科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那就是与医疗器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紧密相关。总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万春晓说:

(录音:比如说脊髓损伤的病人,是不是有设备或者技术让长期不能行走的病人,让他行走。比如说脑机接口、人工AI如何跟康复更多地介入,都需要相关人员投入到康复领域里面来。)

艾玎边听边记。过去一年,她先后走访调研了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医院等和康复相关的医院、高校,了解康复学科在诊疗服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一份“关于增设‘康复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建议逐渐成型。艾玎说:

(录音:康复学科涉及医、理、工、文等学科门类。在国际上,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早就将康复学科设置为独立学科,但是我国的康复医学仍然被设置为在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因此我这次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推动增设康复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康复医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相应的二级学科,规模化地培养具有全面康复理念的复合型、创新型康复人才。)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艾玎也在抓紧时间,继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单位,了解更多一线声音,更好地修改补充建议。

(录音:去年一年经过学习和培训,更明白了全国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希望能够进一步地与基层群众进行更多交流,把一份更完善的建议带到今年的两会。)


视频来源:津云;文字来源:天津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