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学院召开“医学科技伦理治理”主题备课研讨会
发布时间: 2022-04-02 浏览次数: 538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为了及时将《意见》的新要求充分融入到教学研究工作中,2022年3月29日上午,医学人文学院举办了“医学科技伦理治理” 为主题的线上备课研讨会,医学伦理与文化学系(医学伦理研究中心)医学伦理学教研室策划组织了会议,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专家学者与我校相关专家在线上进行了对话研讨,校教学督导组进行了指导。

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唐健副教授主持了会议。他希望此次会议既是“医学伦理学课程组”的集体备课,又是一次多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希望各位专家同仁集思广益,在《意见》的贯彻落实中,创新“医文结合”的新医科建设。苏振兴教授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推进科技伦理治理的合力,统一学界思想、凝聚共识,有效预防科技伦理风险,从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发挥重要作用。他建议,应优化以科研伦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治理结构、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法制化、充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的作用。柏高原副教授梳理了《意见》出台的背景和过程,着重分析了“治理”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可能性。潘新丽副教授认为,应首先从医学生培养体系中贯彻《意见》的精神,特别要培养医学生重视中国道德传统资源。谢保群副教授特别关注了适老科技产品的伦理问题,指出应特别关注新型科技适用于老年人群时的隐私和安全问题,加强研发者开发者与使用者的伦理意识。

医学法学系李雅琴副教授认为,应该强化伦理与法律融合视角,伦理观念是多元化的,需要相互尊重推动实践。石旭雯副教授指出,《意见》将伦理治理的主体扩展到了高科技企业,更加强调高科技企业的民族和社会责任。科技发展对传统伦理学、法学理论造成了冲击,我们应该走出自己的学科和专业,虚心并务实地对话合作。

基础医学院康毅教授强调,医学科技伦理的内涵不仅包括传统医学范畴,还应包括生物伦理、动物伦理、生态伦理及健康伦理,所以可做之事,可教内容很多,应该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建议学科团队应该向建设“金课”方向努力,并应将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研究和我校伦理委员会建设协同起来,作为我校伦理教育的实践载体。

肿瘤医院李凯教授指出,伦理不只是科技发展的“刹车”,也可以成为助推医学发展的“油门”。从临床医学角度看,医务工作者认识到伦理对专业成长的益处,才会真正地接受伦理的指导。他建议,可以参考临床医师与药师的合作模式,来启动临床医学专家与医学伦理学者的协作。

校外专家也热烈地参与了研讨。北京大学受试者保护体系办公室主任张海洪博士,提出根据《意见》精神,可以建立专业化、区域化的伦理研究中心,传统医学伦理学科需要进一步拓展自身框架。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焦艳玲教授认为,“伦理治理”对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伦理已经变成了手段,已经从“观念”具化为“规则”。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刘月树副教授指出,伦理治理是一种政府职能,同时应该调动社会组织的活力。未来要加强伦理的体制建设,研究人员要对科技伦理治理原则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南开大学医学院徐汉辉博士提出,需要打通生物医学科研学者与伦理的壁垒,重视本次《意见》的宣传和培训,要多加强医学伦理学科的校际交流。《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教授认为,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的备课研讨会紧跟前沿问题,组织多学科、多领域专家进行开放讨论,应该积极肯定。

学校和学院教学督导组的多位专家督导了备课,并同时参与了研讨。王卫国教授:会议受益匪浅,科技伦理是刻不容缓的问题,《意见》的出台正逢其时。备课将学术和教学联合起来,推动了学校的课程建设。何彦津教授:应该贯彻《意见》精神,加强医疗机构伦理审查工作深入。备课有前瞻性,紧跟国家政策和热点,讲者准备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强美英教授:《意见》中提到了要伦理先行,也要依法依规,要将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结合起来,在制度层面上加强法律的保障。专业教师不但要满足于现实课堂,还要引领学科前沿,为同学做出表率。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闫涛教授:学院层面会尽努力做好支持工作,希望本次备课会可以用科研反哺教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唐健副教授感谢各位专家参加此次备课研讨,希望未来能加强跨高校、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伦理的研究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要在实践中运用,本次备课会对理清《意见》的实施思路,更好的在教学实践和科研实践中运用落实有着积极作用。

我校医学伦理学科资深专家张金钟教授做了会议总结。他认为,这次高水平备课,会议丰富、专家云集,既集中统一,又富有启发。学院领导和学校督导组专家的参加,体现了学校和学院对教学的重视。中央两办出台的《意见》是给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上了一次大课,也给医学伦理学界提出了要求。他强调,伦理治理是治本、治心,伦理治理非常有必要。广大学科应该形成合力,特别要推动伦理专家、医学专家同各领域专家的合作,为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高水平的发展做出贡献。

 

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文化学系

医学伦理学教研室 供稿

唐健 苗康瑞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