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发布时间: 2023-01-20 浏览次数: 8926

党的二十大实现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等重大理论创新。如何将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宣传和教育工作,真正实现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增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这是当前和今后广大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认真抓好。

第一,深刻领会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正确传播理论思想。首先,教师要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其次,教师要把握一个根本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再次,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坚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正确宣传二十大精神丰富内涵和观点,提升政治站位,将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地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第二,找准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对接点,培养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与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分开表述、有所侧重不同,二十大报告直接把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三者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深入地将党中央“三位一体”战略落实到思政课的相关章节中;要基于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相互关系论述的最新精神,对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以及政治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第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阶段、思想内涵、理论启示四个方面,把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党的百年奋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这是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的核心内容,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问题。我们要从整个历史进程中深刻理解和讲授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教师要结合中国实际、时代变化,结合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而形成理论体系,更好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过程,讲好这一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教师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在在各门思政课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将其讲好、讲真、讲新、讲透、讲深。

第四,把与党的科学理论相联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讲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教师讲好思政课程有着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谛,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就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应该持有怎样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的。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讲清世界观、方法论的内涵及其对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要求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师要把这“六个坚持”落实到所有课程中,使其成为思政课教学中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立场观点方法最具现实性、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总之,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全体思政课教师共同的责任担当。思政课教师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现实意义,通过以史为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切实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

 

作者:苏振兴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转载自《天津教育报》(20221228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