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肿逆行身影 | 没法挺直腰板的“大黄鸭”——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党员护士单桂金

发布时间:2020-03-09浏览次数:289

 

 


 

http://www.tjmuch.com/pic/003/000/512/00300051296_cd3e669d.png

  2013年,单桂金来到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工作,七年来认真学习,踏实工作,不断突破自我,迅速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湛的护士,曾在天津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及急救比赛中取得第一的优异成绩。

http://www.tjmuch.com/pic/003/000/512/00300051297_11ce4127.png

  支援湖北的任务重、时间紧,单桂金来不及做太多准备,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家里仔细交代。单桂金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已经怀孕6个月,但身为医者的职责和让夫妻俩比别人更明白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意义。爱人的支持和鼓励也让单桂金更加坚定前进的脚步,220日毅然随队奔赴武汉。 

  医疗队是带着应急医疗物资前往武汉增援的,单桂金也充分发挥了男护士体能强、工作细的优势,参与到行李物资的看管和搬运中。他和队友们先是护送医疗队随身携带的三十多个行李箱抵达驻地,一整晚都在忙着物品的清点与安放。后来运输物资的卡车抵达了医疗队要进驻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物资箱体积很大,单桂金也是自告奋勇加入搬运的队伍。2月的武汉天气还有些湿冷,但反复多次的搬运工作仍旧让单桂金冒了一身的汗。 

http://www.tjmuch.com/pic/003/000/512/00300051298_9bbecac5.png

  护士的主要战场还是在医院,在隔离病房。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中南医院为天津医疗队进行了细致的培训。进入“红区”之前,单桂金也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认真培训并总结防控经验,熟练掌握安全穿脱防护装备的流程并牢记于心,并做好房间内外的分区和布局,为打胜仗创造条件。

http://www.tjmuch.com/pic/003/000/512/00300051299_3290675e.png

  自抵达武汉之后,一直盼望着早点进“红区”,真正到阻击战的第一线贡献力量。这几天一直在练习穿脱隔离衣,参加HIS系统应用培训。今天晚上,终于等来了进“红区”的这一刻。

  没想到进病房前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隔离衣全部都是XL号的,对于我这个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来说根本穿不了。后勤老师只能从库房给我拿了一套黄色生化服,相比于隔离衣来说大了很多,密闭性更强,但还是有些紧,穿上后我不敢有大幅度的动作,甚至不敢挺直后背。因为要保持一个稍微“缩”起来一点的姿势,刚穿上几分钟,全身就已经被汗水浸透。 

http://www.tjmuch.com/pic/003/000/513/00300051300_7eed40c3.png

  穿成“大黄鸭”的我奔赴工作岗位,测血糖、打胰岛素、摆药发药、测体温、测血压,没过一会儿,护目镜就弥漫起了一层水雾,只能不断调整视角来处理电脑上的医嘱。

  疫情爆发以来,总能在电视上看到穿着隔离服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身影,这一次自己亲身体验之后,感受更加深刻。加上生化服,我身上一共穿了五层,感觉就像穿着羽绒服再套上一个编织袋一样,既臃肿又憋闷,穿在里层的手术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为了保证防护,口罩和护目镜都调整得比较紧,后脑勺和耳朵都勒得很疼。后来工作时间一长,口罩上的雾水就像雨后荷花上的水珠一样,转动一下脸,就能感受到聚集的哈气就会成水珠一样往下淌。凌晨时分下班,终于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http://www.tjmuch.com/pic/003/000/513/00300051301_7f974d1f.png

  第一个夜班结束了,有最初的陌生,有不自觉的紧张,更有尽职履责带来的自豪。相信疫情必将过去,风雨之后必有彩虹。为自己加油,为武汉加油。

 

http://www.tjmuch.com/pic/003/000/513/00300051302_b1c80d2b.png

  在前往武汉的飞机上,机组人员为医疗队队员们送上了祝福和心愿卡,单桂金在心愿卡上写到:“愿我家闺女平安降生、愿疫情早日结束、愿身边人健康平安、愿早日平安归来!”这也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相信中国人民定能排除万难,克服所有困难,共迎美好明天。

素材 | 肺部肿瘤科

整理 | 朱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