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瀚2012年入职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科,是一名具有8年肿瘤重症护理工作经历的男护士,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作为科室四名男护士之一,平时更多地承担着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用自己的专科知识和临床经验,为肿瘤重症病人保驾护航;作为天津市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他深知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往往治疗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因此总是注意与医生密切配合,准确完成治疗计划;作为天津市男护士工作委员会成员,平时积极开展宣教普及工作,让更多人了解男护士团队的风采。
在生活中,吴瀚是一个阳光大男孩,性格开朗,爱好广泛,主持、演唱、朗诵多面涉猎,医院组织的文艺演出常有他的身影;运动细胞发达,篮球、游泳也是他的强项,总能代表科室参加职工比赛并获奖。吴瀚的妻子也是一名护士,儿子只有3岁,还不太理解爸爸要出远门做什么。但吴瀚决定等孩子慢慢长大了,懂事了,一定要把此时做的决定告诉他,让他知道自己的爸爸在人民需要时绝不退缩,给孩子树立一个值得信赖的榜样。
出征前,吴瀚满怀信心与自豪地写下入党申请书:“我将严格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中勇挑重担,请党组织在这场特殊战斗中考验我!”
“职责所在,责无旁贷,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认真工作,齐心协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抵达武汉后,吴瀚充分发挥了男护士体能强、工作细的优势,主动加入物资搬运整理的队伍中。经过紧张的感控培训和工作交接,吴瀚正式进入“红区”接管救护任务。
“红区”日记
第一次进“红区”就轮上了夜班。那天夜已经深了,病房里有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大娘,分不清白天黑夜,也分不清现在的具体情况,反复打包行李说要出院。大娘普通话不好,交流起来比较困难,大家的劝慰很难奏效。当时已是半夜,大娘不肯回到病床休息,坚持拎着手提包坐在楼道里张望,说要等女儿来接她。楼道里开着窗户通风,我怕大娘冻着,再次上前劝她回病房休息,大娘听不明白,只是拿出手机让我帮忙给她女儿打电话,想让闺女来接她回家。
其实我觉得大娘像极了我年迈的奶奶。前两年我奶奶因为股骨骨折在家卧床很久,缺少了和外界的沟通和认知,思维和感觉都不再敏锐,慢慢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总是说着重复的话,做不到和我们保持正常交流。大娘因为受到阿尔茨海默症影响,思维和行为都比较混乱,这并不是她的本意,而是她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困难。
我一边慢慢和大娘再次解释,一边帮她戴好口罩、披好外套,拨通了她女儿的电话,请她最信任的孩子用她熟悉的声音和方言一起宽慰她,陪着她直到她慢慢明白了现在的情况,最后搀扶大娘回屋休息。安顿奶奶躺好睡下,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
护理工作从来都是细碎的、微小的,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组合而成的。或许微不足道,或许并不起眼,但对患者来说,每一件小事都是帮助他们重燃希望的火种。我坚信,一点一点的烛火也会凝聚成光,终能为他们把黑夜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