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肿逆行身影 | 奋战34天,我们组的患者“清零”了——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党员医生王坤

发布时间:2020-03-19浏览次数:422

IMG_256

  作为80后,30多岁的王坤性格沉稳,是科里的青年业务骨干,每天都忙碌于临床一线诊治工作。同时他也是家里的顶梁柱,父母年纪大了需要照顾,儿子才5岁,爱人怀上二胎刚满3个月。但在2月13日凌晨接到驰援湖北的通知后,他没有半分犹豫,默默抗下所有压力,当天参加培训后,回到科里吃了碗泡面,简单收拾了洗漱用品,仅仅一个背包就毅然奔赴战场,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的困难。王坤抵达武汉后,科主任、护士长和同事们才在慰问家属的过程中,得知了王坤爱人怀孕身体不适的消息。 

IMG_257

  到达武汉后转天,王坤随队进驻武汉市第一医院,积极投入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武汉的防疫救治工作与之前熟悉的肿瘤防治工作截然不同,捂在严密的防护服中工作,体能消耗也和日常状态差距较大,特别是随着武汉气温的回暖,长时间工作后,呼吸困难、脱水、缺氧等症状都变成更加明显。王坤迅速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多重困难,根据实际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与队友共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病例讨论,尤其注重围绕部分常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的重症患者,不断研究并改善治疗方案。在武汉工作满一个月时,多数患者的病情都有较大改善。 

IMG_258

3月17日,是王坤到武汉工作的第34天。在这一天,肿瘤医院第一批、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返津,让王坤更明显地感受到胜利号角越来越近。也是这一天,他主管的最后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痊愈,通过检测正式出院,他所在的医疗小组实现了患者“清零”!

“红区”日记

3月17日,是我在武汉工作至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主管的最后一名患者痊愈出院,我们医疗小组病人“清零”了!

  最后一位患者是位30多岁的公交车司机,也是2月15日我们接管重症病区时收治的患者。他在工作中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刚入院时症状较重,而且心理负担也非常大,担心自己的病情严重难以康复,担心正处于隔离观察中的家人和朋友,担心自己随时都要面临死亡的威胁,情绪非常低落,拒绝交流和活动,食欲不佳,抵抗力严重下降,直接影响了治疗和身体恢复。

IMG_259

  我在临床工作中遇见过许多焦虑的癌症患者,经验告诉我,只有经过充分的心理辅导及干预,为患者解开心结,治疗才能事半功倍。于是每天和这位患者话科普、聊家常就成了我们每次查房的必备内容,倾听他的恐惧和担忧,为他分享成功病例、解读诊治方案、科普疾病知识,帮助他放松心情,鼓励他积极树立信心,多方面消除他的负担和疑虑,终于让患者开始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几天的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开始减轻,但又出现了新的状况——排尿困难。我们初步判断症状来自于药物副反应,并通过多种检查进行了证实,但患者怀疑这是由自己既往泌尿结石病史导致的,由此陷入了新的焦虑难以缓解。作为泌尿科医生,我主动多次与患者进行相关科普和心理疏导,在聊天中告诉他,公交车司机工作期间上厕所不方便,平时喝水少、久坐等习惯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建议保证充分饮水、三餐规律、适当运动,降低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几率。听了具体的解决建议,他的心情平复了许多,食欲有所好转,愿意在病区内适当活动,渐渐地与大家的交流也多了起来。

  这位患者病症较重,病程也比其他患者要长。我们每天对他强化身心治疗,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刘东颖也加用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经过一个月的共同努力,终于患者症状得到进一步缓解,在连续复查核酸阴性后,初步判断3月初可以出院,但患者再次对自己病情出现明显焦虑,害怕病情会反复,害怕出院后就不能得到这样及时有效的医疗照护。这一个月的接触下来,我们都能感觉到,他自身的心理负担比其他患者明显重得多,为避免患者在出院后再次出现不良情绪导致的免疫力低下,队里研究决定让他在病房继续观察治疗一段时间,每天打响“心理攻坚战”,帮助他对自己的身体彻底恢复信心。今天,他终于满带着笑容出院。

IMG_260

  这是我们组治愈出院的最后一位患者,也是治疗时间最长的一位患者。他也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除了关注身体上感染的病毒,更要关注心理上的“病毒”,用细心、耐心和同理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缓解焦虑和恐惧,才能帮助患者真正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