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大关,如何构建精准匹配的老年照护服务体系成为老龄化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天津医科大学卢琦副教授课题组于2024年4月和2025年1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中科院一区,护理学顶刊)连续发表两项探索性研究,运用前沿卫生经济学方法,解码居家老人服务偏好与护士职业选择逻辑,为破解老龄化社会“服务错配”难题提供科学方案。
2024年4月发表的论文《Understandi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preferences for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 A conjoint analysis》采用场景模拟辅助决策方法,通过构建虚拟服务场景,让321名老年人在模拟决策中完成3000余次服务选择,联合分析精准量化服务态度(48.28%)、价格(21.62%)、专业技能(19.52%)、服务类型(10.58%)四大维度的决策权重,揭示了社区老年人对社区-居家照护服务的偏好结构,为优化有限照护资源配置提供了需求侧精准画像。

2025年1月发表的论文《Nurses' preferences for working in Uber-style ‘Internet Plus’ nursing services: A discrete choice experiment》从供给侧展开探索。基于3202组离散选择实验数据,建立了护理人员在“互联网+”护理服务方面的职业选择偏好模型,系统解析了安全因素、经济回报、患者家属配合度、服务类型、通勤便利性五大核心要素对护理人员决策的影响机制,为智能化护理服务调度系统的算法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两篇论文均由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博士研究生陈世香和在读博士研究生杨晋、马冰心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公共卫生学院王耀刚教授和护理学院赵岳教授、卢琦副教授担任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创新性地实现了需求侧精准画像与供给侧结构优化的双向赋能,推动老年照护政策制定从传统经验判断向现代数据驱动模式转型,为构建精准化匹配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方法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