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智慧护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智慧护理学术会议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 2025-07-17 浏览次数: 60

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健康中国建设部署,加快发展护理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护理学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天津医科大学智慧护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智慧护理学术会议于近日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以“智融护理,慧赢未来”为主题,旨在整合天津市资源,打造学科交叉、技术领先、开放共享的研究平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参加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余鹰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大学孙宏玉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护理学组秘书长、中南大学唐四元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连大学安力彬教授,第50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主任田丽教授,天津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强万敏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冯玉宽,天津医科大学战略办公室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陈洁莉,天津医科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戚红,以及天津医科大学智慧护理研究中心二十四家成员单位的护理专家和科研骨干,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成立大会由护理学院卢琦副教授主持,第一次智慧护理学术会议由护理学院院长臧小英教授和卢琦副教授共同主持。

副校长余鹰在致辞中指出,天津医科大学坚持科学研究为强校之路,高度重视护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智慧护理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推动护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会议汇聚专家学者,共探智慧护理前沿,推动合作创新。他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期待研究中心蓬勃发展,为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大力量!

孙宏玉教授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她强调智慧护理技术将成为未来护理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推动护理工作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的方向迈进。中心必将成为引领智慧护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管理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田丽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健康中国2030战略将全民健康提升至国家高度,人民群众对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智慧护理研究中心的成立,应积极通过AI驱动在专病决策、慢病管理等领域实现精准服务,推动教学与临床深度融合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学专业人才。

强万敏理事长致辞。智慧护理研究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期待智慧护理研究中心通过院校、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有效推动天津市智慧护理技术的临床转化。

天津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冯玉宽宣读天津医科大学智慧护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和研究中心成员名单。

  

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余鹰与北京大学孙宏玉教授共同为天津医科大学智慧护理研究中心揭牌,并与其他嘉宾一起为智慧护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田丽,主任委员臧小英,副主任委员强万敏、林梅、付丽和智慧护理研究中心主任赵岳,副主任卢琦颁发了聘书。此次揭牌仪式不仅标志着智慧护理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更标志着天津市护理学科的发展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智慧护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臧小英教授表示,中心整合多学科力量与成员单位资源,立足天津辐射京津冀,推动护理学科向更高层次迈进。护理学科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智慧护理研究中心的成立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未来将持续推动护理教育、科技和实践的深度融合。

智慧护理研究中心主任赵岳教授衷心感谢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了孙宏玉教授、田丽主任和强万敏理事长为中心的发展提供的宝贵建议,最后感谢了来自天津市24家教学与临床单位的加盟。智慧护理研究中心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临床-教学-科研-转化”一体化智慧护理研究平台,推动成果的落地与应用,为天津市护理学科发展和区域健康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在第一次智慧护理学术会议上,北京大学孙宏玉教授、大连大学安力彬教授和中南大学唐四元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北京大学孙宏玉教授作题为《主动健康领域的护理科技创新》的报告,系统分享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申报经验,阐述了护理科技创新在国家慢病防控战略中的独特定位,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夯实基础、交叉融合、扎根护理实践。

大连大学安力彬教授分享了《社会科学课题选题技巧与研究范式》,从社会学科研究领域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老一小”的选题热点,从现实痛点切入的选题意义,详细介绍了申报书的撰写要点,为社会科学基金申报提供借鉴。

中南大学唐四元教授以《智慧养老-科技赋能老年康养新未来》为题,从人口老龄化现状、传统养老模式的局限及我国智慧养老的优势为出发点,详细阐述了智能技术在老年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广阔前景及面临挑战。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智慧护理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标志着天津医科大学在推动护理学科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方面迈出坚实一步。智慧护理研究中心将以此为契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将会议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努力在探索智慧护理发展新路径、培育护理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