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简介
发布时间: 2025-04-09 浏览次数: 1189

药物分析教研室简介

 药物分析教研室承担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学生指导等核心任务,聚焦药物质量评价、分析方法开发及药物代谢研究等领域,以“创新驱动、实践育人、精准对接行业”为核心培养理念,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注重“产-学-研”结合发展,构建“基础能力-科研素养-职业胜任力”三位一体的学生发展体系,致力于培养兼具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药学人才,助力中国药品质量提升与大健康产业发展。

一、师资力量

1. 人员结构

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7名,硕士学位1人,均为毕业于“985”、药学传统名校的药学分析相关专业人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涵盖药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背景,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化的复合型团队。拥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3名,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1名,天津医科大学新世纪人才1名,天津医科大学卓越教师2名。

2. 专业认可

药物分析教研室注重教学骨干青年化培养与经验传承,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一整套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并获得天津市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及校级奖项1项。青年教师注重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协同发展:指导本科生荣获国家级和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项;指导第二课堂“药分天团”学生获评全国100名国奖代表(事迹刊于人民日报五四专刊);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二等奖/优秀墙报奖;指导本科生获得“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本科生组一等奖;多次获得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本科/硕士毕业生指导教师。

3. 行业认可

    (1) 参编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药学专业教学标准

    (2) 参编《药物分析》等十四五规划教材多部

二、教学特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1. 课程体系

    (1) 核心课程:开设《药物分析》、《分析化学》、《体内药物分析》、《波谱解析》等多门课程的理论课与实验课,主要培养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生物制药、检验等专业本科、专科和成人本科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学生。系统讲授现代药学知识及仪器技术,多样化现代教学模式,其中专业必修课《药物分析》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其微课获国家级大赛一等奖。

    (2) 特色模块:增设《药物生命周期管理策略》、《GMP与质量控制》等前沿选修课,紧跟行业需求。

    (3) 跨学科融合:结合多学科交叉知识,强化学生对药物分析全链条(研发-生产-监管)的理解。

2. 教学模式

    (1) 案例教学:以真实药物质量事件(如“毒胶囊”事件)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AI知识图谱赋能智慧教学——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升信息化教学,助力课程质量建设。

    (3) 虚拟仿真实验:通过3D建模模拟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大型仪器的操作流程,助力实验教学。

    (4) 校企联合课堂:邀请药企专家授课分享GMP规范、实验室管理经验,提升职业认知。

3. 实践平台

    (1) 校内实验室:配备HPLC、GC-MS、ICP-MS等大型仪器,覆盖从常规检验到痕量分析的全流程训练。

    (2) 校外实习基地:与三甲医院药学部、知名药企合作,提供岗位实习机会。

三、科研方向:聚焦行业痛点,服务药物研发

1. 重点研究领域

 开发新兴药物分析技术用于分析大分子、手性小分子药物、中药复方分析,支持药物质量控制、代谢动力学评价、药物及中药核磁及质谱分析、中药复方及组成分析以及药典标准建立;分析诊断材料的国产替代等。设计和制备物理学探针及功能材料并进行表面修饰,或制备跨尺度超分子自组装新材料,以超分子精细结构的超快实时捕获与追踪以及组装引起成像信号淬灭等实现荧光成像或高灵敏活体成像或生物传感监测,进行药物储存与释放监测。为各种药物(手性、天然、大分子)的分离分析,开发手性拆分的整体柱、毛细管涂层及纳米颗粒等多种色谱固定相、抗体等大分子固定毛细管色谱柱技术、新型微柱细胞膜色谱。

2. 科研成果

    (1) 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天津市科委项目4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天津医科大学科研基金3项等,累计经费超400万元。

    (2) 社会服务:签订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累计经费超300万元,吸引企业捐款50万元。

    (3) 学术影响力: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

四、学生培养:赋能创新与职业发展

1. 科研训练:本科生可加入教师课题组,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2. 竞赛赋能:选拔学生参加全国/省事/校级药学专业实验竞赛并多次获奖。

3. 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共建第二课堂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