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简介
发布时间: 2024-05-10 浏览次数: 60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简介

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于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院始建于1949年天津市公立药学讲习所,历经天津药科学校、天津第二医学院药学系,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是天津市设立最早、发展历史最长的药学专业,为天津市重点学科。数十年来,本学科获得批准设立了药理学硕士点(1981)、药物化学硕士点(2003)、药物分析学硕士点(2003)、药理学博士点(2006)、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06)和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8),2023年获批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经研制4个新药,获得新药证书2个,临床批件2个。本学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先后评价了国内近100个新药。200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三期建设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及“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院现有建筑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和科研楼,设有七个学系即药物化学系、药剂学系、天然药物学系、药物分析学系、化学生物学系、临床药学系、生物制药学系和一个中心即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此外,药学学科也包括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有三个委员会: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学术委员会、药学学位分委员会。

本学位点现共有教职工124人,其中专任教师97人,包括教授44人、副教授34人。拥有国家级人才8人,天津市各类人才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8%。形成了一支年龄梯度和学科分布合理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优秀师资队伍。

本学位点现拥有天津市临床药物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三级实验室、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有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及天津市药物研究院、天津市医药集团、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二十余个实习基地。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瑞典等多个国家的药学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天津市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医药集团、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红日药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学院近年实施教学、科研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市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重点布局发展的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单位达350多家,从业人员约8万余人。药学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还有较大的缺口。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京津冀地区和全国,适应国家的大健康政策,天津医科大学药学学科于2010年申请并获批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遴选了一批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的生物医药企业成为药学专业研究生实践基地,目前共有基地13个,其中,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示范基地,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天诚新药评价有限公司成为天津市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

面向未来,学院秉承“知行合一,德高医粹”的医大精神,求真至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人才与学科建设,继续为社会培养高层次、有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

一、优势与特色

1.师资队伍优秀,人才培养经验丰富

1984 年和 2006 年分别获批药理学学术学位硕士点和博士点,2010 年获批全国首批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2018 年获批天津市首个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也是天津最早开设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培养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的学位点。已经建立含 16 位国家级人才和 21 位从业 20 年以上的行业导师的优秀师资队伍。拥有包括 9 家三甲医院、10 家龙头药企和 2 家药品监管机构的高水平研究生实践基地。已培养研究生 600 余名(含药学专硕生 86 名),90% 以上服务于医疗卫生和医药行业,培养了天津 90% 以上三甲医院药学部门负责人。

2.依托平台实力强劲,交叉联合研究特色突出

依托国家“双一流”建设平台和全国独立办学医学院校中唯一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强有力的平台,围绕心血管代谢疾病和肿瘤疾病,与医院和药企联合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的、“全链条"式的药物转化、临床试验、临床合理和精准用药、药物警戒等研究,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其他纵向项目 157项、横向及临床试验项目 268 项,总科研经费超 2.8 亿元,年师均科研经费 101.58 万元,产出药学研发和临床研究、用药相关论文 534 篇 、授权专利 45 项 、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10 项 , 成为京津冀地区的新药创新源头和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单位。

3.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积极服务生物医药产业,近五年承接横向项目和临床试验 268 项,经费超 1.5 亿元,社会效益超 30 亿元。制定速效救心丸等 3 个药典标准,完成 99 个新药临床评价并获新药证书。牵头成立天津市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天津市药物警戒中心、天津市生物医药学科创新联合体和天津市校企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等,全面促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并服务于实践型高端药学人才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在药物研发、生产、技术转化、临床应用、监管与流通等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医药卫生事业,富有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

2.在大学本科的基础上,掌握药学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胜任本领域的实际工作。

3.具有较强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药学实践应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企业药学方向要求能够解决药品生产工艺、制剂工艺、药品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临床药学方向要求能够解决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效学、网络药理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药品监管科学方向要求能够解决药品监管流通、药品注册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该门外国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较为系统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培养方向与特色

1.工业药学:依托一流学科、重点实验室及医药企业,围绕新药创制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以临床需求为中心的心血管及肿瘤新药研发,攻克药品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动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企业委托项目等 116 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4 项,国家级教学奖励 1 项,省部级教学奖励 5 项。带头人为科技部 HJ 计划人才,由教授 28 人、药企行业导师 33 人等特色化教师队伍组成。成功实现精氨酸布洛芬盐、新型核酸递送系统等成果转化。

2.临床药学:依托国家级临床试验基地、临床药师培养基地及天津市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会,开展新药临床试验、临床合理用药、精准用药、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监管科学等研究。主持国家级重大项目和药物临床试验等项目共309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国家级教学奖励1项,省部级教学奖励3项。由与医院紧密合作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带领,包括有医院药物临床试验中心、临床药理基地、各科室医师与药师等18人,从事临床药代药动教授和副教授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