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支部生活”官方微信公众号专题报道我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全国青马工程学员田佳琦的宣讲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田佳琦,听她讲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宣讲员, 探索激发青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贡献青春力量有效路径的故事:
我叫田佳琦,是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普通学生,也是一名宣讲员。

我的宣讲故事要从党的二十大开始讲起,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时,作为青年学子的我在内心燃起一团烈火,“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这12个字概括了当代青年学子努力奋斗的方向。
我以青年学子的身份,探索激发青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贡献青春力量的有效路径,寻找引起青年学子共鸣的内容,将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传递给青年学子。
“声”入人心:以理论知识涵养青年学子之心
宣讲该是有理论深度的,尤其是当听众为学习吸收能力极强的青年时,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讲给青年听,如何提高青年主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性,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宣讲前,我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发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而且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政治内涵,是大会精神的集中体现。经过反复思考后,宣讲时,我选择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谁可以复述一下我们党的二十大的主题?”我以为宣讲现场会是鸦雀无声的,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同学们都陆续举手并大声复述出党的二十大的主题。当看到同学们回答正确之后,眼神中带着继续汲取知识的渴望时,我体会到每一场宣讲都要有理论深度,每一场宣讲都要用心用情,站在听众的立场思考听众的心理,将学思践悟融于每一场宣讲中。
“声”生不息:以历史脉络赓续青年奋进力量
宣讲前,我一直在思考,历史它既严肃又深沉,怎样让当代青年学子们感兴趣呢?但后来我想,历史其实就是由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组成的,通过讲述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可以让青年学子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滋养他们的精神世界。
我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说起,从鸦片战争的硝烟到辛亥革命的曙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进行系统讲述。我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宣讲过程中,我特意选取了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如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向青年学子们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为了让宣讲更加生动有趣,我还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这些直观的画面让青年学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与厚重。
此外,我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大家思考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经验教训,一起讨论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为什么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讨论,让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与我们当下和未来息息相关。宣讲结束后,我收到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反馈,他们说,通过这次宣讲,不仅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历史脉络,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未来道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以“声”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历史,就一定能够激发更多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临其境:以时代榜样激励青年学子之行
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可以从榜样人物的事迹入手,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昂扬新时代青年学子投入时代发展洪流中的决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选择哪些榜样、如何传达他们的精神,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因此,在筹备过程中,我仔细研究了众多榜样人物的事迹,从科技领域的创新者到社会公益的践行者,从文化艺术的传承者到国家安全的守护者,每一位榜样都代表着一种时代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扬。
我尝试将天医精神与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相结合起来。例如,将天医的校史馆与生命意义展厅以及朱宪彝纪念馆的内容融入宣讲中,让天医学子感受天医精神;同时,列举天医学子在支教行动中贡献自己力量的事例,用更加贴近学子的语言和方式,传递榜样的力量。同时,我也注重与听众的互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宣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交流。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宣讲活动,用自己的声音传递正能量,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和进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宣讲员,为青年学子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