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将原医学法学系和原医学伦理与文化学系医学伦理学教研室重组,成立了医学伦理与法学系,学系下设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和法学教研室。学系立足于伦理学和法学的学科资源,不断探索医学伦理与法律的交叉学科建设,服务于学校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学系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
学系注重医学人文特色课程建设,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开设了以必修课《医学人文导论》《医学伦理学》和专选课《卫生法学》《医事法学》为代表的系列特色课程。其中包括国家级精品课、天津市一流课程《医学伦理学》,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SPOC课程《医事法学》,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临床医疗法律问题专题研究》,校级一流建设课程《医学人文概论》(自2023年起更名为《医学人文导论》)等。2001年在全国率先建设了以纪念遗体捐献者为主题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基地(“生命意义展厅”),是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系注重新医科与新文科背景下医文结合导向的学术研究。近年来,曾先后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各类各级立项,出版专著近30部;主编、参编《医学伦理学》《医学导论》《医学人文素质与医患沟通》《卫生法学》《医事法学》等多部规划教材;在各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医学人文研究领域,具备一定学科影响力。
学系同时承担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中心、医学伦理研究中心的职能,开展协同研究和专业社会服务。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中心以国家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政策与法治建设为研究方向,并常年为师生开展义务法律咨询。中心旨在探索医药及卫生健康法律制度、社会医疗保障等多学科理论基础及前沿领域研究,为国家在医药卫生健康政策与立法、执法与司法等方面建言献策。医学伦理研究中心主要围绕医学伦理、生命伦理等学科,聚焦于医学科学伦理治理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培训、咨询和审查等专业学术活动,是天津市医学伦理学会理事长单位。